这几天经过走村串户,了解贫困户情况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想到自己离开农村已25年,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电视中关于“无所居,无所养”的情况报道,在现实中并没有明显感受,而这几天的走访,却又深深感到贫穷离我们如此之近,部分人生活如此之艰,贫富差距还有如此之大!
致贫原因很复杂,家无强壮劳力、残疾、疾病都是原因。然而,读书、生病无一不是农村每个家庭需要面对的;孩子上学,花销不少,部分家庭入不敷出;而因病致贫,因病返贫的情况实在比例较高,大病、特病能够让一个家庭举步维艰。
目睹个别家庭因残疾、生病、老弱致贫,心中深感痛惜却又爱莫能助。人口老龄化后,因病致贫的情况会时时发生,家中年轻人外出打工,家中仅留下老人及小孩,而大部分老年人身体不不好,却还要为家庭生计奔波……
一家贫困建卡户的情况让我郁郁寡欢,这家贫困户中仅有两名留守老人,儿子及儿媳妇在外打工,孙女在外读书。同行的刘书记介绍,读书的孙女靠老年人抚养,儿子由于二婚,在外打工,几乎未对孩子多加关照。再加上爷爷耳朵听力不好,婆婆有腿病,为了孙女上学,她只好在附近打工,以一天50元的工资供养孙女读书。
更加令人讶异的是,去年孙女顺利考上二本,竟然因村里停电,网络不通而错过填报志愿,只好今年再次复读!
我们该做什么?能做什么?我只能哽咽着让老人留下我的电话,希望下次能够为之提供帮助。
通过走访,我慢慢体会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,未来的路途遥远,愿在院党委的支持下走得更远!(第一书记 袁光星)